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乡村振兴在青海」“驻村”更“助村” 实干促振兴

体育正文 157 0

「乡村振兴在青海」“驻村”更“助村” 实干促振兴

「乡村振兴在青海」“驻村”更“助村” 实干促振兴

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慧慧(zhānghuìhuì) “易馨乐最近在忙啥?哦(ó),我接了个大单!有(yǒu)一栋楼,需要我们清扫……” 5月19日,蒋咸俊再一次(yīcì)更新自己(zìjǐ)的微信朋友圈,以诙谐的语调为汉新村(xīncūn)打起(dǎqǐ)了“广告”。这位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池汉新村驻村第一书记,皮肤黝黑、朴素实诚、精神干练,是村民口中的“小蒋书记”,更是村里产业发展的引路人,村民无话不谈的贴心人。 蒋咸俊(右)带领(dàilǐng)工作人员走村入户。青海日报融媒体(méitǐ)记者 张慧慧 摄 蒋咸俊提到的“易馨乐”是(shì)一家2024年8月成立的家政公司,全称“青海易馨乐家政服务有限责任(yǒuxiànzérèn)公司”,是湟源县(huángyuánxiàn)首家员工制家政公司。 “池汉新村是泉尔湾村、晒尔村(shàiěrcūn)、莫布拉脑村的易地搬迁安置(ānzhì)点(diǎn)。两年前,从开始驻村的时候,我们就在思考,如何让村民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努力写好(hǎo)搬迁安置‘后半篇文章’。”蒋咸俊快言快语。 经过一(yī)系列充分调研和不懈努力,蒋咸俊找准了切入口,选择了家政业这一朝阳产业(zhāoyángchǎnyè)。 泉尔湾村党员、退役军人张海福成为了(le)不二人选。 “驻村帮扶除了‘我要干’,更(gèng)重要的(de)是‘带(dài)他干’。要让村里想干事、能干事的青年人发挥作用,让他们成长为致富带头人,闯出一番作为,回馈社会。”蒋咸俊说干就干,带领张海福等几个年轻人在前期市场考察的基础(jīchǔ)上,盘活闲置的泉尔湾村原村委会办公室,打造以易地搬迁、温馨服务、快乐人生(rénshēng)为期待的“易馨乐”,而这也成为了张海福等人为之奋斗的事业(shìyè)。 积极对接湟源县就业服务局,组织村民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;与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(jìshùxuéxiào)签订“产教融合”战略(zhànlüè)合作协议,打造“易馨乐家政服务人才实训(shíxùn)基地(jīdì)”……蒋咸俊马不停蹄的努力给了张海福更多信心。 如今,作为(zuòwéi)公司负责人(fùzérén),张海福按照“军旅文化进企业(qǐyè),部队内务进家庭”的标准,从敲门、沟通、服务到带班组长验收,再到雇主验收、收工离开等各个环节入手,制定出一整套高质量规范性服务流程。 “为顾客提供(tígōng)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,是‘易馨乐’不变的追求。目前,公司推出保姆、月嫂、保洁(bǎojié)等19个服务项目,陆续接到多项业务,累计提供务工(wùgōng)(wùgōng)就业机会600余人次,发放务工工资20万余元,有效增加了大伙儿的收入。”张海福自豪地说。 事实上(shìshíshàng),这只是其中(qízhōng)一个缩影。锚定壮大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目标,蒋咸俊与村“两委”共同谋思路、想办法、抓产业、上项目,不断拓展强村富民的路径。 协调争取300余万元实施(shíshī)泉尔湾村、莫布拉脑村产业发展道路提升改造项目;协调争取30万元在湟源云龙(yúnlóng)养殖(yǎngzhí)(yǎngzhí)专业合作社实施改扩建项目;在湟源云龙、海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湟源001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开展技术培训、饲草配方、品种改良试验;对泉尔湾村、莫布拉脑村这2个(gè)整村搬迁村124.67公顷土地实施托管……从基础设施、科技创新、产业培育等多方面入手,蒋咸俊(jiǎngxiánjùn)等人着力推动产业发展提档(tídàng)升级。 蒋咸俊有一个(yígè)生动的比喻,他(tā)说:“乡村振兴犹如种树,如果说党建引领是树的主干,那五个振兴就是树的枝叶(zhīyè),群众就是肥沃的土壤。要坚持问计(wènjì)于民,群众需要什么,我们就推进什么。循着这个逻辑干,土壤肥,主干振,枝叶才能繁茂。” 在池汉新村的办公区,有一棵“幸福树”,枝桠上贴有群众的“微心愿(xīnyuàn)”,蒋咸俊协调(xiétiáo)爱心单位帮助100余名困难家庭购买(gòumǎi)了米面油、药品、书包、老花镜等条条件件皆有回应。当窗外的阳光斜射进屋(jìnwū)内,这棵“树”正在汲取阳光,生长、再生长…… 窗外,崭新(zhǎnxīn)的小“易”亭里围坐着不少群众,大家话家常,聊期待,蒋咸俊也不时加入,一句句质朴的乡音中,干群的心靠得更近(jìn)了。 “我们打造小‘易’亭这个特色平台,就是(jiùshì)要打通服务群众(qúnzhòng)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从而及时响应群众诉求,推进矛盾纠纷化解,努力做到未诉先办,更好地服务群众,真正实现‘小事不出村(cūn)、大事不出镇(zhèn)、矛盾不上交’”。蒋咸俊告诉(gàosù)记者。同时,这里也是一方活动阵地,围绕政策解读、关爱老幼(lǎoyòu)、扶老助残、环境保护、消防安全、乡风文明等主题,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向辖区千余名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。 愈加和谐,更加和美,越来越(yuèláiyuè)团结……今年61岁的李吉林对近两年的变化深有体会。他说:“小蒋书记带领大家(dàjiā)为(wèi)更幸福的生活在努力,也让我们大家的心更加安定了。” 如今,李(lǐ)吉林这位村里的“热心肠”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(dào)日常的志愿服务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。 为了(wèile)激励大家,蒋咸俊协调湟源县农村商业银行打造了“道德积分银行超市”,村民(cūnmín)可凭行动积分兑换相关物品,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,让文明新风(xīnfēng)更加深入人心。 “驻村(cūn)帮扶,情怀就是最好的肾上腺素。不仅要住在村,更重要的是把心沉下来,为乡村振兴出实招(shízhāo),助实力。”当一点一滴的变化(biànhuà)映入眼帘,群众竖起了大拇指,蒋咸俊(jiǎngxiánjùn)等人打造“永远不走的工作队”的劲头更足了…… 稿件来源: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(wài),均为(wèi)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(yánjìn)转载,违者必究!
「乡村振兴在青海」“驻村”更“助村” 实干促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